“風從地起,云從山出”。幼兒園發展過程中,提升課程領導力的行動研究,是提高幼兒園辦園質量的根本。對幼兒園而言,提升課程領導力即在教育視野中,始終將幼兒的發展作為 “最終、最重要”的視角,尊重童心,呵護童年。
基于此,12月11日下午,陳楨名師工作室一行成員,共聚浙師二幼,就“園長課程領導力在生長”為主旨,展開了分享和研討。工作室導師浙大出版社副社長黃寶忠、《幼兒教育》雜志主編朱良、拱墅區教育局督導科科長葉百水參加了工作室活動。
在陳楨園長的主持下,研討活動熱烈展開。首先,陳楨園長拋出了問題:幼兒園想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這是對教育目標的重要價值定位。接著,陳楨園長從2019年12月3日世界經合組織發布的最新PISA報告和2030年教育羅盤說起,這些都讓工作室園長們從世界的視角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的教育走向。
接著,浙師二幼的王書美老師代表陳楨園長課題團隊,做“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報告。分享二幼微社團省級課題進行中的教師專業成長路徑,微社團課程立足五大領域的混齡活動,從“提高職業自主性”、“降低師生比”兩大突破口入手,在規劃、教學、分析、執行、評估五大環節,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信,撬動教師專業成長源動力。陳楨園長也做出關鍵補充,提出建立智庫賦能教師個性化發展、優化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這兩大未來議題。
隨后,和睦幼兒園的陳曉紅園長分享了“魔幻線藝”學習包的開發和運用,介紹園本藝術課程的“藝術環境、內容、策略和評價”四大主體,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還開發出三種難度水平的“彩藝”、“線藝”、“沙藝”三藝工具包,以及“和互動”APP,使家園互動和課堂教學途徑更多元。
接下來,大關苑實驗幼兒園的馬春艷園長以《中國功夫》為例,分享了教研實踐中,如何通過共研、共享的方式,提升教師的課程思考力與執行力,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共同踏上文化探索之旅。
最后,浙師大附屬星河分園王超逸副園長分享了“走進大學”課程中教師課程領導力的提升策略,從課程開發能力梯度框架、審議研修、評價三大模塊著手,以幼兒對大學的興趣為線索,在系列活動中,促進幼兒的多元能力發展,也提升教師的園本課程領導力。
工作室成員案例分享完畢后,在場專家進行了精彩點評:
周湯燕督學充分肯定微社團的課程模式,也回應了浙幼師二幼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智庫和以評價促教師成長兩大議題的關切。
黃寶忠社長從教育部倡導的創業創新能力著手,建議將微社團課程打造成溝通家園的生態圈,并以多元智能的視角,發掘每名幼兒的天賦,實現個性化學習。用高等教育的跨界案例,打開工作室成員們的視野。
拱墅區教育局督導科科長葉百水指出,在有準備的環境中,方能實現課程領導力,并以豐富的實踐經驗,促使工作室成員們積極思考、主動交流,如何使課程目標更接近幼兒實際。
《幼兒教育》主編朱良從發現、執行、評價等方面,對微社團課程開展提出了細致的建議,強調了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并補充說明了教學APP的有效使用方式。同時指出,生成性課程,一定要注意幼兒的發展需求和興趣,需要教師的完全投入。
活動最后,陳楨園長繼續延伸工作室“享受書香,助力成長”讀書匯活動,向工作室成員布置《幼兒園課程領導力在生長》一書的研讀任務,在書香中共迎2020。
沉淀蓄能,方有成長提升。工作室的專題研修活動,容量大而豐富。在這里,每名成員都能在微社團課程的實踐和理論中求真、求美、求實,共同擘畫教育的多元藍圖。
工作室成員和導師合影留念
浙師大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幼兒園新聞組
撰稿人:符潔、金瑾、王書美
攝影:尹冰心
審核:陳楨
2019年12月11日